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质量强省专栏 / 工作交流 / 工作研究

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 
有力有效服务四川高质量发展

2022年03月16日 16:17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字体:

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大省和成渝双城地区经济圈的主要区域,四川应当抢抓战略机遇,深入推进质量强省战略,以质量、技术、标准、品牌、基础、监管等为抓手,创造更高质量产业、产品和服务等供给,增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好效益发展。

牢固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质量观

牢固树立“全面覆盖、全程管理、全民参与”的全民共享的质量观,坚持优质发展、以质取胜,牢固树立质效并重的发展观和“质量就是竞争力”的市场观,以先进的质量理念、方法和工具,塑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质量观,推进质量强省战略走深落实。

健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质量政策体系

健全质量法制,贯彻落实质量法律法规,实施好四川省质量促进条例、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质量法规体系。优化保障机制,优化质量发展经费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推动设立质量提升、质量基础建设等专项基金,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质量攻关、质量创新和质量治理。突出政策激励,加大对中国质量奖、天府质量奖的奖励力度,推动将质量、服务、安全等要求贯彻到政府采购全过程,形成优质优价的政府采购机制。强化考核评价,强化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注重结果应用,通过定期回访、跟踪问效,督促质量问题整改。

注重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优化质量治理

突出企业质量主体作用,加快质量强企建设,严格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引导其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进质量技术创新,完善品牌培育和管理体系,打造质量标杆企业。强化政府宏观质量管理职能,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强化底线思维,切实加强消费品、特种设备等监管,加大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履行质量公共服务职能。发挥社会质量监督与促进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发挥协会、商会在质量变革中的作用,开展质量提升咨询服务。发挥新闻媒体、消费者委员会等社会监督作用,促进质量提升。倡导重质守信的质量文化,弘扬质量文化,营造良好质量氛围。将质量标准要求作为政府采购、市场交易的基本要素,推动“拼价格”向“拼质量”转变。

改进方式手段提升微观主体质量发展活力

推进质量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聚焦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链构建质量链,聚焦质量链提升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向产业链中高端提质升级。聚焦重点质量链产业链推动精准提升。原则上考虑经信、商务、文旅、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和每个市(州)每年至少确定1-2个质量提升重点行业(产品)开展质量提升工作。发挥质量标杆示范带动作用,提高行业(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加大对中小企业质量提升的帮扶,实施全省质量公益培训工程,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等深入开展标准比对、重点产品质量攻关等活动。

质量攻关质量改进加快企业技术创新

实施质量技术创新攻关,建立质量提升共性关键技术目录和项目库,实施“揭榜挂帅”,开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质量核心技术重大攻关和“卡脖子”攻克工程。打造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创新平台,开展理论研究,组织主题活动,增强企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鼓励企业实施质量创新,在重点行业和企业,推广建立卓越绩效、精益管理等先进企业评价制度。加强质量人才培养,推动将质量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加强省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高校三方合作,试点建设质量教育学科,建设一批四川质量智库、质量研究院。

持续提升质量基础技术要素保障能力

统筹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NQI)服务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以企业需求为核心、线上线下一体的全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NQI)公共服务综合平台,推动优势行业和新兴产业搭建质量提升联盟。突出标准引领作用,深化标准化改革,制定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标准、团体标准,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创新专利成果标准化。加强质量基础协同服务,加强校地合作、检企合作,探索建立质量基础设施数据统计分析制度,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四是开展“十千万”工程,选取10大行业为试点,为1000家提供质量诊断,为10000家企业建立质量档案。

打造优势品牌培育品牌经济

创建四川质量品牌新名片,以行业品牌创建和“天府名品”高端认证为抓手,加快创建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四川知名品牌新名片。振兴四川经典品牌,开展老字号品牌振兴行动,打造中华老字号品牌集群。积极参与各项品牌申报,争创质量标杆。培育品牌发展梯队,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质量品牌重点培育对象企业库和质量品牌企业梯队。强化品牌的保护,实施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品牌保护和主动维权。

创新质量监管模式守住安全底线

严格质量安全监管,提高质量监督抽查覆盖率,开展质量问题“清查”行动,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强化协同监管,建立全省统一的质量数据大平台,打破省级各部门、地区间信息壁垒,促进跨区域、跨部门质量协同监管。加强智慧监管,建立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挖掘机制,建设业务数据库、主体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共享数据库等大数据资源体系。

加快建立跨区域质量合作发展格局

加快川渝双城经济圈质量一体化发展,完善川渝跨区域质量品牌发展联动机制,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推动质量技术基础共享、质量法治协作、检验检测认证结果互认互通,探索形成成渝双城地区经济圈品牌国际化发展模式。推动干支协同区域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快成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加快成德眉资等内圈城市质量同城化、全域一体化,推动全省各经济区干支协同一体化发展。夯实县域质量底部基础,完成3个国家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验收,开展乡村振兴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实施质量强市强县创建计划,培育一批真抓实干质量典型示范。

培育核心优势推动四川质量“走出去”

以贸易、投资等带动“四川产品”“四川标准”“四川品牌”走出去,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鼓励企业通过并购国际品牌、技术、市场网络渠道等方式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上游拓展。推动四川产品、设备、技术、标准和服务一体化走出去,提高四川产品、服务和工程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 肖学文 李纳云)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