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布 / 消费警示

餐桌上的隐秘威胁——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风险提示

2025年07月03日 15:27

来源:食品抽检处

【字体:

当我们享用三餐时,很少会留意到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在人类与肠道菌群长期共生的历程中,绝大部分大肠埃希氏菌都是安分守己的伙伴,但一类特殊菌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却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甚至严重并发症,如2024年发生在美国的食用胡萝卜感染事件和汉堡中毒事件,2021年发生在我国的新生儿感染爆发事件,除腹痛腹泻、发热等普通病症外,还出现了多人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感染性休克、急性肾衰症状,甚至死亡病例。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特邀食品安全专家提醒大家,从家庭餐桌到集体食堂,从常见食材到加工食品,泻大肠埃希氏菌往往潜藏在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中。

一、认识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肠道里的“叛逆者”

大肠埃希氏菌即大肠杆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的常住居民,是肠道正常菌群之一,绝大多数对健康无害。但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如同叛逆者,会引发腹痛腹泻、发热等病症,严重者可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甚至死亡。目前世界公认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有5种类型,即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pahogenic E.ColiEP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toxingen-icE.Coli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invasiveE.Coli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和肠集聚黏附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aggregativeE.ColiEAggEC),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二、这些食物暗藏病菌:你可能经常接触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偏爱潜伏在以下食品中:

-高风险食品:牛肉、生牛奶、禽蛋、冷荤凉菜(如卤肉、凉拌菜等)、自制饮料。

-潜在污染源:肉及肉制品、奶及奶制品、蛋及蛋制品、蔬菜、水果,集体食堂是最常见的作案地

致病关键:清洁卫生不到位、生熟交叉污染是主要原因,食用时未经彻底加热是高风险行为。

三、感染症状预警:从腹泻到严重并发症


四、科学防护指南:从厨房到餐桌的“防御战”

★WHO推荐“食品安全五要点”

1.保持清洁:拿取食物前要洗手,准备食物期间要经常洗手;饭前便后洗手;清洁食品场所和工具;避免虫、鼠进入厨房接触食物。

2.生熟分开:生肉、家禽、海产品要与其他食品分开;处理生肉要用专用菜刀菜板;储存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相互接触。

3.烧熟煮透: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品;冷冻肉类要先解冻再煮熟大块肉或整只禽可先分割再煮熟;剩余饭菜需复热达70℃以上。

4.安全储存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得超过2小时;熟食和易腐食品应及时冷藏,最好5以下;夏季高温建议调低冰箱温度,且不能放置太满;剩余饭菜需立即冷藏,避免室温放置超2小时。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选择新鲜食材;选择巴氏杀菌乳或高温灭菌乳,不喝生乳;生食果蔬要用流水冲洗干净;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使用安全的水,二次供水要定期清洁消毒水箱,家用过滤器要定期清洁维护

★重点场景防护提示

1.家庭厨房:处理生肉、生奶后立即清洁操作台面和刀具,最好生、熟专用;盛装生肉的碗盆最好专用;杜绝清洁抹布一抹到底

2.集体食堂:尽量避免夏秋季提供凉菜和冷饮;专间和专用操作区要严格清洁和消毒,落实二次更衣;做好餐饮具和食品工器具的清洁消毒,增加消毒效果的监测频次;培养后厨一线员工卫生意识,避免晨检走过场。

稿:郭 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杨 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核: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抽检处及秘书处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