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9日 17:23
来源:平昌县市场监管局
【字体:大 中 小】
今年以来,平昌县市场监管局围绕“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工作,采取353工作机制,精准统筹、分类整治,深入推进专项整治行动。
“3”项举措统筹推进,构建责任闭环。一是责任体系化。建立“5个1”责任链条(1个专项组+1个办公室+1个牵头股室+1个纪检组+1月1调度),通过党组主责、纪委督责、股室履职三维联动,召开调度会12次,推动责任穿透式落实。二是整治清单化。制定专项整治方案2个,梳理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6大领域21项重点任务,形成“问题——措施——责任”三张清单,实现项目化管理。三是监管协同化。发挥“两个责任”机制作用,组织包保干部开展巡查2300余次,建立县镇协同机制,开展联合执法36次,立案移送案件5件。
“5”种方法查找隐患,精准锁定问题。一是全域起底查,建立4710家食品主体动态台账(含生产企业49家、小作坊355家),实施风险分级分类监管。二是执法溯源查,梳理近三年食品安全案件758件,对54件假冒伪劣案件开展“回头看”,深挖案中案线索。三是企业自主查,推行“风险隐患双报告”制度,今年一季度企业自查整改问题300余个,自查整改率达100%。四是靶向监督查,完成市、县抽检300批次,召开风险研判会4次,建立不合格产品检管联动处置机制。五是暗访穿透查,局领导班子带队开展“四不两直”督查25次,发现并交办问题57个,约谈责任人3名。
“3”类形式扎实整治,提升治理效能。一是分级处置问题,主体内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等“一般问题”由企业负责人督促立行立改82个,抽检监测、保健食品会销等跨区域“复杂问题”由县食安办牵头督促限期整改21个,标识标签不规范等“反复问题”由股室、所队督促企业持续整改19个。二是聚焦重点攻坚,生产端严查肉制品、米面油等大宗食品,规范白酒小作坊26家;流通端强化索证索票检查,下架问题食品130公斤;餐饮端检查学校、养老院食堂等264家次,整改后厨问题83处。三是强化执法震慑,推行以案促治模式,专项整治以来立案75件,持续放大案件查办震慑效应,发布典型案例1件,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