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2日 15:41
来源:省局办公室
【字体:大 中 小】
川市监函〔2025〕166号
郭春生委员:
您提出的《挖掘高校高价值专利,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第1075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知识产权工作特别是高校高价值专利的挖掘和转化运用工作的关心!
近年来,我们在服务创新主体过程中发现,导致专利产业化难的因素很多:一是专利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1.专利对产品的技术支持(贡献)度不高。专利基于某个技术点提出解决方案,不能独立对产品形成有效技术保护,缺乏支持产品整体技术的专利组合。2.专利成熟度不够。专利停留在技术方案阶段,实现条件多,应用场景窄,没有或缺少相关试验支撑,专利技术方案及其参数和数据优化不够。3.部分早期专利基于职称评定或所承担课题产生,后续研发不够,实用性或先进性不足,专利文本质量不高,容易被无效。二是专利供需两端实现精准对接的难度高。主要表现在:1.存量专利中可转化专利占比低,在海量专利中挖掘难度大。2.企业生存压力大,有专利转化需求且具备专利转化意愿和转化能力的企业数量不多,暂无有效渠道主动挖掘企业技术需求。3.专利转化供需信息发布平台作用发挥不足,供需双方对专利价值的认识不统一,难以达成转化意愿。三是专利转化技术经理人匮乏。现有技术经理人业务素质和资源整合能力有待提升,其他知识产权服务人员知识产权运营能力欠缺,有待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和转化收益分配机制,积极培育壮大专利转化技术经理人队伍。
您在提案中提出的五点建议,为化解高校专利成果转化难的问题在专业和可操作的角度提出部分解决路径,对发挥高校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非常重要。
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一安排下,依据职能职责大力推进相关工作落地落实。一是指导各类创新主体制定实施专利导航、专利申请前评估、知识产权分级分类管理、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权益分配等符合自身实际的知识产权制度。二是引导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开展专利导航、专利挖掘、专利申请前评估、知识产权分级分类管理等工作,指导专利评估机构基于法律、技术和经济价值等多维度科学开展专利价值评估。三是引导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和机构依据创新主体需求不断提升专利代理质量,拓展服务内容,提高业务服务能力,为高校等创新主体提供专利导航、知识产权贯标、专利申请前评估、专利分级分类管理等个性化服务。四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创新主体基于产业化开展专利布局,整合政策、资金等资源助力创新主体推进专利中试熟化和工程化研究,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存量专利盘点,引导企业登录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存量专利信息应用,动员各方力量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供需对接活动。
受单位工作职能、业务能力和工作环境等因素所限,我局不具备制定开发操作层面制度规则体系工具的条件。可在职责范围内支持相关单位探索开展相关工作事项,待工作成熟并取得相应实践成果后,在一定范围内组织经验交流和成功做法复制推广。
西南交大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方面先行先试,积累了扎实的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建议郭春生委员协调相关工作团队依托西南交大深化实践探索,在构建高校专利信息管理制度体系和高校专利分级分类指标体系、基于学校优势专业和专利涉及领域优化专利数据加工标引规则、推进高校存量专利盘活和高价值专利产业化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践成果。我局可在资源整合、力量协同以及省级财政知识产权专项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推动上级主管部门,并协调指导本地专业机构,基于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或完善专利筛选、评估等实用工具,支持专业机构按市场化方式推进相关工具运维。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4月29日
(联系人:知识产权运用处谭喜明 联系电话:1898002812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