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省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996号提案的复函

2023年06月02日 16:38

来源:省局办公室

【字体:

川市监函〔2023〕230号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

非常感谢贵单位给予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贵单位提出的《关于缩小我省城乡食品安全监管差距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再上新高度的建议》(第0996号提案)收悉,针对提出的问题及相关建议,我局认真研究,并商请农业农村厅、商务厅、省乡村振兴局、省供销社等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现答复如下:

我省农村地区地域辽阔,城乡二元体制特征明显,长久以来存在市场秩序混乱、产业发展落后等问题,食品安全基础比较薄弱,风险隐患较多,监管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综合发力,进一步探索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监管手段方式、助力产业安全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地区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稳中向好,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进。

一、关于推动农村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一)不断强化基层监管队伍建设。省市场监管局以基层局(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为抓手,统筹推进基层市场监管队伍建设。开展基层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探索创新,积极融入省委以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县域内片区高质量发展总体布局,出台加强市场监管所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基层所设置、管理,破解基层体制机制瓶颈和权责不一障碍。研究制定基层局(所)建设指南等制度,创新建立县级局组织管理、市场服务、监管执法、人才支撑、基础保障“五大体系”,指导健全基层所“四个规范”“四个统一”(规范机构设置、职责任务、制度机制、力量保障;统一基层党建、办公保障、信息支撑、外观形象),启动首批“20+100”示范局(所)创建,分层分级开展业务培训、实战演练、跟班锻炼、岗位历练,补齐履职能力短板。

(二)持续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委统一部署,全力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推动全省市、县、乡、村四级领导和干部包保生产经营主体,实行“三清单一承诺”制度,强化督导督查,压实属地管理责任,推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落地见效。制发《四川省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办法》,坚持分级分类、应配尽配,推动企业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建立实施“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省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厅、公安厅、商务厅、省供销社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检查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74.9万余户次、监督抽检16.9万余批次。坚持监管方式创新,推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治理提升,打造240余家外在出彩、内在出色、干净整洁、品质保障的阳光“透明坊”,探索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等模式。加快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规范省级地方标准立项。持续构建基层智慧监管体系,智慧治理中心、“川食安”溯源平台等一批基层爱用、实战管用的平台上线运行,基层综合监管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加快完善基层网格化监管体系。近年来,农业农村厅以推进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加快完善基层网格化监管体系。制定乡镇监管阵地建设规范地方标准,省级财政投入资金1420万元,建设乡镇标准化监管服务站340个;在18个县(市、区)开展乡镇星级监管站建设,提升基层监管服务能力水平。制定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意见,按照“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要求,落实监管协管人员,不断提升监管员、协管员的业务能力水平。目前,全省建立乡镇网格2551个、村级网格2.76万个,落实乡镇监管员4881人、协管员2.76万人,基本实现“乡有人管、村有人查”,夯实基层监管“最初一公里”。召开乡镇网格化管理现场会,组织乡镇监管员、村级协管员参加全国线上培训,每年对监管员、协管员培训达到20学时以上,提高基层监管队伍规范化、精准化工作能力。

(四)大力加强质检体系建设。省市场监管局着力整合省、市、县三级检验检测资源,打造西部地区检验检测“高地”。目前全省食品安全承检机构共计107家,其中县级占比39.25%。183个县均配备食品快速检测车,部分学校、农贸市场等建立快检实验室。在资金方面增加对基层经费投入,制定出台《省级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探索推广遂宁市“均衡抽检、集中招标”工作模式。鼓励大机构帮扶小机构,实行“点对点”帮扶。农业农村厅着力提高基层农产品质检机构综合检测、运行管理、监测预警和为农服务能力。建成21个市(州)级、163个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市县两级有164个检测机构通过资质认定(CMA)和机构考核评审(CATL),位居全国前列。加强农产品质检机构管理,2022年,组织“双认证”现场评审46家次、能力验证202家、监督检查30家。分级分片区实训市县农产品质检机构技术骨干257名。2022年,全省农业农村部门累计抽检样品量达到13.4万批次。

二、关于下沉供应链夯实农村食品安全基础

(一)不断完善城乡流通体系。“十四五”时期,商务厅将在全省60个县(市、区)及甘孜、阿坝、凉山开展县域商业建设。项目将支持改造提升乡镇商贸中心、大中型超市、集贸市场信息化、陈列、打包、结算、食品加工等,引导商贸、电商、快递、物流企业围绕农村产品流通,建设分拣、配送等商品化处理实施,增强农村产品流通功能,不断完善城乡流通体系。

(二)持续扩大农村电商覆盖范围。商务厅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依托,大力完善农村电商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已支持全省共计127个县次开展综合示范工作,示范项目共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站点超1.3万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快递网点超2600个,构建起农村电商流通网络,提升了流通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推动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乡。

(三)加快供销社建设步伐。省供销社充分发挥经营服务网络优势,配合相关部门抓好系统农资商品安全经营和农副产品安全经营监管,努力缩小城乡食品安全监管差距。全省供销社系统围绕破解“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难题,积极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和连锁配送。2022年,全省系统销售总额1921亿元,组织近16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0多家农民合作社产品上线交易,全省涉农县级供销社均开展了乡村电商物流配送业务,信息化改造基层经营服务网点12000多个,农村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44亿元。

三、关于产业振兴带动农村食品安全能力提升

(一)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农业农村厅下发《关于加快脱贫地区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的通知》,统筹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脱贫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及其它乡村建设资金,着力加快补齐脱贫地区产地“最初一公里”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完善设施节点布局、塑造冷链服务网络,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因地制宜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产地冷链集配中心,积极推广产销精准衔接模式,尽量减少鲜活农产品运转半径,加强产地到销地直达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产地流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产地多层次冷链物流服务需求,推动冷链物流服务效率整体提升。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农社对接等产地直供直销流通模式,增强产地集散商品化处理、产销衔接、品牌打造等农产品上行能力。提升特色产业的韧性和稳定性,确保农产品能保管得好、卖得好、供应不“断链”,切实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二)抓好农村餐饮服务指导。省市场监管局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原则,落实主体责任,推动社会共治,提升农村群宴食品安全水平。推行智慧化监管模式,市、县、乡镇、村社四级联动,通过“一厨一档”“一宴一档”方式,部分市(州)实现农村群宴备案登记、食材来源等食品安全信息远程在线监管。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农村群宴的监管责任,将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协管员队伍发挥作用。全省农村群宴厨师备案登记2.7万人,累计指导农村群宴2.7万余次,涉餐150余万人次,培训乡厨2.1万人次。抓好农家乐食品安全监管,督促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把好从业人员管理、食品采购贮存、设备设施运行管理、食品加工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环境卫生等重要关口,做好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切实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三)全面开展农村市场整治。全省各级供销社社有企业着力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和自查自纠制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坚持从合规合法渠道进货,抓好食品的进销货管理和流通监测,做好台账管理,严格食品质量控制,把优质安全、物美价廉的食品送到群众手中。各市(州)社聚焦重点领域,扎实开展食品安全督查和市场整治。对系统内所属连锁超市、食品门店、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经营网点,特别是农村加盟店、村级便利店等重点环节,针对方便食品、酒水饮料、奶及奶制品、肉及肉制品等农村消费量大的重点品类,开展质量安全重点督查,坚决杜绝假冒伪劣食品通过供销渠道流入市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采取县镇联动、分片包干,县(区)供销社由联系乡镇领导带队,深入基层社重点检查内控管理制度、工作台账、进货渠道、进销货管理和流通监测等重点环节落实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充分发挥基层社、社区综合服务社、“三社”融合等优势资源,广泛发动群众,畅通食品安全信息渠道,鼓励广大农村居民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共同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针对贵单位提出的建议,结合全省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持续抓好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工作。

(一)着力提升基层体系队伍水平。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帮助基层理顺管理运行机制和职责任务。借势借力,将“两化”建设与守牢安全底线、落实“两个责任”等重点工作联系起来,加快制定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规范地方标准,多措并举推动基层食安办规范化建设。结合基层市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基层所长全覆盖轮训,提升人员综合素质。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创建为抓手,夯实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队伍,配齐乡镇监管员,设立村社协管员,建立考评奖惩机制,开展常态化教育培训,提升基层体系队伍能力水平。

(二)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服务质量。加强基层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到2025年,县级机构全部通过“双认证”,逐步具备产地环境、农畜水产品等全要素检测能力,为监管提供有力支撑。持续推进基层网格化管理,落实基层网格员定职责、定任务要求,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质量控制措施,推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质量监测,实施农产品抽检进集群进园区计划,将粮油、畜禽、蔬菜、水果、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纳入监测范围,发展风险隐患,服务农业产业发展。

(三)着力提升风险监测能力。严格执行《省级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持续保障对下转移支付抽检资金,对省以下补助资金采取因素法测算,将抽检监测任务业务因素、绩效因素和财力因素纳入因素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持续鼓励市县级加大食品抽检经费投入。强化数据分析研判,加强对承检机构的考评管理和数据抽查。探索推动食品抽检备份样品处置工作,有效防范食品资源浪费,提高抽检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快推进快检推广,通过确定合理的检测流程,保证设备和试剂供应充足、优化操作流程、开展快检人员培训、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提高快检车使用效率。加大对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常态化开展抽检技能“大比武”活动,畅通人员流动机制,鼓励大机构帮扶小机构,基层人员可到省、市检测机构实习、短训、交流等,省、市检测机构人员不定期到基层指导培训。

(四)着力提升日常监管效能。加强对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条件的审核和持续符合许可条件的监督检查,严格把好主体准入关,督促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等法定义务。继续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行动,加大对农村乡镇、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日常巡查力度和频次,精心组织做好重大节日、重要会议期间市场供应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对农村食品监督抽检和监测力度,排查农村食品风险隐患,严厉打击农村食品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5月15日

(联系人:郭建伟,联系电话:18081031172)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