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成都市锦江区市场监管局、成都市锦江区消委会联合主办,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协办的“拒绝过度包装,绿色低碳消费”消费知识进校园活动顺利开展。

直面痛点:过度包装的多重危害亟待治理。当前部分商品存在的包装层数过多、空隙率过大、成本过高等问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更助长奢靡攀比的不良社会风气,对青少年正确消费观、价值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作为消费教育的关键阵地,中小学成为治理过度包装的重要切入点。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辐射效应,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消费环境共治格局。
多维赋能:理论+实践让绿色理念入脑入心。活动以“知识性+趣味性”为核心,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工作人员以国家标准GB 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为切入点,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结合日常生活案例,向同学们详细解读“过度包装”的国标要求。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场景,给学生设置一些“小练习题”识别生活中的过度包装,让同学们在答题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国标GB 23350—2021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开展奶茶袋“变废为宝”实践,将消毒后的奶茶袋改造成抽纸盒、收纳盒等实用物品。
活动还同步发布消费提示与倡议,明确各方责任。该校初二9班五十余名师生现场参与,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互动,播撒绿色消费种子,为成都建设彰显公园城市特质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凝聚“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