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省局动态

成绵服务业协同发展 共建西部创新走廊

2025年04月24日 15:12

来源:知识产权服务处

【字体:

4月22日,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四川分会场活动中,成都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与绵阳科技城新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试验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西部首个跨区域知识产权服务协同发展平台落地。


根据协议,两大国家级平台优势互补:

成都高新区:依托“一区四园”空间布局,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拥有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新经济示范园区。

绵阳科技城新区:立足“科创+产业”双轮驱动,打造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经济的“4+N”创新产业集群,建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

两地虽定位不同,却因“创新基因”紧密相连,双方将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示范引领”为原则,共同探索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跨区域联动新模式,推动知识产权要素的跨区域流动。

在人才培育方面,成都高新区将依托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实践基地,联合绵阳共建实训基地,通过“以赛促学”“校企双选”等方式,为西部培育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而绵阳科技城新区则将开放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资源,在成都设立分中心,为成渝企业提供计量校准、标准研制等“一站式”服务,这种“双向奔赴”模式,既弥补了区域资源分布不均的短板,也放大了两地的产业协同效应。

在优化服务效能方面,双方还将通过推动政务服务系统互联、数据互信,企业可享受“一地受理、全域通办”的便利,通过“全链条”服务生态,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进一步提升西部知识产权服务的整体竞争力。

双方将针对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共性产业,联合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推动专利数据库、技术图谱等资源的开放共享。

合作还突破传统行政边界,在协同监管和海外维权领域开创先河,双方将通过大数据监测、人工智能分析等技术,建立非正常专利申请清理联动机制及维权援助机制,共享海外维权援助资源,这种“监管共治、风险共防”的模式,也为跨区域知识产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更强劲的创新动能。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