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055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0年10月26日 09:20

来源:省市场监管局

【字体:

省工商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支持民营企业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提案》(第0055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贵单位对支持民营企业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圈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意见,以及一直以来对全省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关心支持。按照省政协办公厅安排,贵单位的建议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办理。针对该建议,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商请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文化和旅游厅、省统计局、省经济合作局、省税务局等部门提出了会办意见。

一、关于鲜明政策导向

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民营经济工作。我省组织召开了高规格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隆重表彰了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率先建立了民营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体系,组织开展政策落实专项督查、跟踪审计、成效评估,充分展现了坚定不移、毫不动摇的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导向和信心决心。特别是针对今年以来疫情影响下民营企业订单锐减、营收骤降、支出增加、资金短缺等困难问题,及时出台应对疫情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13条措施等举措,全省上下关心民营企业成长、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空前浓厚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大势、统揽全局,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改变成渝两地战略位势、区域能级和发展格局,更好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大循环,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创造了重大机遇。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作出《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就更好担当国家使命、服务战略全局做出了安排部署,并专门就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我们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了指引。

下一步,我们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为统揽,聚焦促进两地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政策引导,落实工作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市场机制,积极支持四川、重庆民营企业深度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委的衔接,力争将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相关内容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发展导向、确定发展目标、作出战略规划。同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1日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讲话精神,结合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研究出台具体实施意见或具体工作举措,引导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川渝两地共同实施的基础设施、协同创新、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重大项目,拓宽民营企业投资领域,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活力。

二、关于建立合作机制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来,省级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要求,强化一盘棋思想,贯彻一体化理念,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战略机遇,积极主动与重庆方面进行对接,迅速建立合作机制,不断加强紧密联系,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合作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一)市场准入方面

围绕推动企业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一体受理、一体办证”,率先在全国建立“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实现证照异地互办、互发,川渝两地市场监管部门正在联合梳理名称自主申报行业字词库、企业经营范围库,统一身份实名认证,推动审批许可事项清单合一,促进实现两地注册登记和行政许可无差别标准、零障碍准入,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两地市场主体活力。目前,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与重庆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共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监管维权共创舒心消费环境、执法办案共护公平竞争环境、改革创新共促高质量发展等5个方面深化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已率先在辖区内实现企业证照异地互办互发、消费投诉互通互调。

(二)质量标准方面

围绕统一标准、结果互认,共同提升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和服务企业发展能力目标,川渝两地市场监管部门正在推动建立川渝政府质量奖、首席质量官任职资格互认和质量管理专家共享机制,试行两地健康证互认。立足川渝发展特色和优势产业,提出并共同争取设立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质检中心、国家柠檬产品质检中心、氢能源检测能力建设项目等国家检测中心项目,助力民营企业搭建质量体系、改进技术工艺,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川渝两地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交流合作,推进两地标准化专家及标准信息资源共享。推进两地药品许可现场检查标准、程序,经营场所面积等要求协同统一,建立现场检查结果共享互认制度,落实互抽互派药品检查员制度等。

(三)人才引进方面

围绕建立决策共商、资源共享、联动共建、协作共赢的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努力将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人才集聚区、产才融合发展示范区、青年人才荟萃区和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建立人才公共服务共享机制,推动“重庆英才卡”与“天府英才卡”对等互认,在户籍迁徙、安居置业、创业扶持、市场开放服务等方面对等共享。推行院士专家产业园、工作站和周末工程师等柔性引才用才模式,促进区域优秀人才资源高效利用。支持高校、院所、园区、企业等开放共享产学研平台,推动科研资金跨省使用、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支持两地人才联合申报国家重大项目,鼓励两地人才联合或在异地开展科研、教学、成果转化等活动。

(四)科技创新方面

围绕深化川渝科技创新合作,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为川渝两地企业提供创新支持服务。川渝科技管理部门研究制订了《2020年川渝两地科技部门协同创新工作清单》,确定了4个方面16项具体工作。签署《川渝科技资源共享合作协议》,共建川渝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先期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方面形成开放共享体系,实现服务标准、评价考核、检测认证等互认;共建川渝科学数据中心,整合汇集、加工整理、分析挖掘相关领域科学数据,推动实现开放共享;推动科技创新券跨区域“通用通兑”,统一服务机构登记标准、放宽服务机构注册地限制,实现企业异地采购科技服务。积极支持民营企业打造创新平台,今年我省已批复9家民营企业组建省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

(五)项目投资方面

围绕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好局、起好步,积极推动两省市共同的高铁、高速公路、快速通道、航电枢纽等16个重大项目实施。在此基础上,再次梳理形成川渝两省市2020年第二批共同实施重大项目30余个。积极完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机制,加大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力度,引导两地民营企业开展交流合作,鼓励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更多企业参与双城经济圈项目建设。例如:文化旅游方面,两地已联合成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文化和旅游专项工作组,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在文旅资源开发、线路打造、艺术创作、宣传推广等方面深度合作,支持两地民营企业共同打造巴蜀文化、三峡文化等跨省区精品旅游联线产品,共同开发大华蓥山、嘉陵江等生态旅游区,联袂打造川剧等精品剧目,联合开展形象宣传和产品推广等。

(六)其他方面

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招商工作大调研,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布局状况,特别是重点产业转移的趋势项目等有效信息收集,为民营企业提供精准的招商信息。充分利用视频会议、网络宣传等方式进行招商,通过举办知名企业四川行等平台活动,促进民营企业交流合作。用好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平台,全面推广四川投资环境、产业动向、优惠政策,为民营企业参与项目建设提供便捷服务。下一步,还将围绕充分发挥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作用,支持组建川渝企业家联盟,举行川渝企业家论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搭建双方民营企业合作平台,在传递信息、交流商机、招商引资、维权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关于共建产业园区

川渝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两地各产业园区开展多方式、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建。将突出成都与重庆中心城区“极核”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协同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支持毗邻的川南经济区、环成都经济圈园区与重庆主城新区园区合作共建,支持川东北经济区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毗邻园区开展合作共建,建设以产业合作园区为支撑的“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并充分发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多式联运优势,在两地布局一批以物流贸易、保税加工、配套加工、整机组装为主的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制造业)专项工作组,紧扣重点合作领域,专注工业互联网、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合作园区、消费品等行业,共同推动制造业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全球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

同时,为做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载体和支撑,结合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省市场监管局(省民营办)正在会同省级相关部门、重庆市相关部门积极研究、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拟在川渝选择地域毗邻、产业配套市(县、区),通过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参与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和长效服务机制,统筹推进区域内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改革举措,探索民营经济发展新路径,形成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为支持民营企业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模式。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民营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97

(联系人:滕钊斌,联系电话:18190880761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