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327号 
提案答复的函

2020年10月26日 09:29

来源:省市场监管局

【字体:

川市监函〔2020556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327

提案答复的函

陈明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政策落地落实的建议》(第032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对民营经济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按省政协办公厅的安排,您的建议由省市场监管局(省民营办)主办,省税务局、商务厅、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会办。针对该建议,我办认真研究,在与省税务局、商务厅、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会办基础上,征求了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科技厅、商务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然资源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工商联、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四川银保监局、四川证监局等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

一、深入推进民营经济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

201811月省委省政府结合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实情,出台了含金量十足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简称民营经济20条),各市(州)、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21个市(州)结合实际,均出台了相应政策措施,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36个成员单位,或出台实施意见、或结合自身职能采取相应措施,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省民营办充分发挥牵头总揽作用,采取组织省直相关部门解读政策,连续4次组织最多跑一次改革、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信贷支持等民营经济20条中涉及重点领域的专项督查,聘请第三方独立评估政策落实效果,大范围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对评估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反复督导整改等有力措施推动政策落地落实,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20多次批示指示,总体上看,民营经济政策落实效果进一步显现,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管理服务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民营企业满意度总体较高,普遍认为经营成本有所降低,办证审批更加便捷,政务服务质效明显提升。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省缓解中小企业经营困难13条等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在全国率先确定第一批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名单,率先提出房土两税、车船税等减免政策,出台支持疫情防控的税十条,税收红利充分释放、今年前5月全省落实减税降费786.3亿元,企业用电用气成本进一步降低,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稳岗就业打出了组合拳,便企服务更加周到,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有新的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稳步提升,对纾解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增强市场主体信心、稳住民营经济基本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关于实施主体增量提质工程,做实做优民营企业家成长梯次群的建议。

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培育力度,分类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养计划,支持企业家发展。支持民营企业打造创新平台,推进国家(省)产业创新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大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大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突破关键核心共性技术。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技术创新项目,强化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民营企业创业孵化服务,大力支持建设新型孵化载体,全省建成众创空间、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等各类孵化载体超过950余家,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超过3万家(个),累计毕业民营企业5000余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号召创业孵化机构为在孵企业和团队适当减免房租,截至4月全省创业孵化机构为在孵企业减免房租金额达到6423.4万元。

加大民营企业培训,强化民营企业家在职培训,完善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建设。我省从2016年起就按中央和省委深化改革部署,探索编制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指导标准、操作指导手册,率先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民营企业产权结构向股份化转变、企业决策向民主化转变、企业班子向职业化转变、企业经营向规模化转变、融资渠道向多元化转变、员工管理向人性化转变的六大转变目标,全面提升企业抵抗风险、参与市场竞争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目前已推动全省4000多户民营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畅通其从企业内部完善自身发展动力的渠道。深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 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意见》,结合我省民企结构不优、质量不高、规模较小的突出问题,正在谋划推进3项行动,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带动和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一是谋划四川民营企业雁阵培育五年行动计划(2020-2024年)。针对我省无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只有11家中国民企500强企业、上市民企只有80家,与我省第六位经济大省严重不相称的现实,拟用五年时间,大胆实施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并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优化提升发展环境、加快推动开放发展、扎实推进创新创业等举措,实现我省民企世界500强零的突破、中国民企500强翻番、上市企业大幅度增加的目标。二是谋划民营企业家梯队建设“1111”工程,针对当前我省民营企业家培养系统性不强,各地、各部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培训质量不高、企业家难有热情的现状,拟通过产业领袖”“科技川商”“创业工厂”“青蓝接力”“卓越团队五大重点工程,用五年时间,完成各类系统化、精准化、高质量培训10万人次,基本建立金字塔式民营企业家成长梯队,覆盖100名国内领先、行业知名的精英企业家,1000名全省“5+1”现代工业、“10+3”现代农业、“4+6”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的领军和骨干企业家,10000名瞄准专、精、特、新发展的新锐企业家,辐射数万名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创新创业者、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团队及非公经济组织负责人,实现“1111”目标,夯实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基础。三是围绕两个健康主题,推动实施“551”民营企业培育工程,构建“1+1+N”教育培训体系,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企业家精神为主要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扩展培训对象,丰富培训内容,提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加强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教育培训,建强用好四川省民营企业家学院,探索建立民营企业家多层次培训体系,建立培训师资专家库和创业导师制,开展好理想信念、形势政策、守法诚信、创新发展四种教育,把学院建成民营企业家知识提升、引智借力、交流切磋、抱团合作的平台。

开展企业(企业家)联谊,搭建民营企业家交流平台。提升民营企业家的政治素养,健全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对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民营企业家作出政治安排,提高代表性规范性,积极稳妥从商(协)会优秀负责人、企业先进代表中吸收入党积极分子,把政治素质好、群众认可度高、符合党员条件的及时吸收到党内。支持民营企业家创新创业,遵循民营经济人士成长规律,以选育骨干、优化结构、培养后备为目标,发现、联系、推荐和培育有觉悟、高素质、有担当的民营经济人士,建立民营经济人士骨干人才库,重点联系培养。帮助企业家拓宽眼界,以五一”“七一”“十一等时间节点为契机,不定期开展企业相互考察学习、创业辅导,举办半年企业家论坛”“新年经济论坛等品牌活动交流互动,不断促进民营经济人士自我学习、教育和提升。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围绕疫情防控,探索实施线上直播和点播形式的宣传培训,搭建抗疫助企企业线上培训网络直播学习平台,开设疫情挑战与机遇系列公益课程50余期,利用云课堂、微信推送等方式适时宣传解读惠企政策。充分发挥党员民营企业家、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的示范作用和老一代民营企业家的传帮带作用,共同实施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促进计划,举办新生代企业家培训班、党员民营企业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研讨班、企业合伙人制度培训班等,加大对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培育培养,努力实现事业新老交接和有序传承。

支持大众创业万企创新,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实施《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计划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瞪羚企业培育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强化激励措施和上市挂牌等政策支持,重点培育50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农民合作社150个以上、家庭农场2500户以上,培育扶贫龙头企业,支持农业企业在天府农业版上市。加强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培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054家、高成长型企业506家、行业小巨人企业91家、瞪羚企业38家。持续推动服务业三百工程,培育服务业重点企业和骨干企业6735户。大力培育高新企业,2019年全省民营企业牵头新建2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200余家,2020年第一批拟认定民营高企近1500家,全省民营科技企业8348家。实施五千五百行动计划,加大改制培育力度,支持民营企业上市挂牌。开展2020年全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首批申报企业入库审核工作,加强入库企业培育及融资对接,推动省内重点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举办四川省IPO网络培训会,为金融中介机构和省内重点上市企业提供对接平台,推动企业更加高效对接资本市场。目前全省民营上市公司7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16家,今年以来,5家民营企业首发上市融资37亿元,其中2家企业科创板融资13亿元。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支持资管产品和保险资金通过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方式积极参与民营企业解难纾困。实施债券优先战略,出台并落实2020年四川省债券融资行动计划,加大企业债券融资培训力度,举办2020年四川省债券融资网络培训会,推动科伦药业、四川航空等10家企业发行疫情防控债,募集资金111.11亿元,总额居西部第一,融资利率2.3-3.7%。上半年,支持企业到银行间市场融资940亿元、创历史新高,通过资本市场债券融资116亿元,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支持民营上市、挂牌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建立定期企业信息沟通机制,定期收集梳理资本市场最新政策,督促各市(州)金融局定期反馈当地企业上市、再融资进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宣传并督导金融支持政策的落地落实,对需省政府或省级部门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上半年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股权融资30.44亿元,完成并购重组3单、交易金额1.3亿元。

三、关于理顺管理服务体制,提供更好营商环境的建议。

坚持从体制机制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工作,2005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2013年省委决定将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调整为省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201812月,省委将省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与省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合并,成立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定为省委议事协调机构,尹力省长担任组长,成员单位涵盖36个省直部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市场监管局、经济和信息化厅,并同意省市场监管局设置综合协调、发展指导、维权服务等3个民营经济工作处,作为领导小组办事机构,统筹协调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各市(州)参照省上成立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雅安等3个市单独设立民营(非公)经济发展局,德阳等9市(州)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与市场监管(或经信)局合署办公,各地都设置了民营经济独立科(室),全面统筹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县(区、市)也基本建立了民营经济发展议事协调机构,省、市、县基本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目标联创的良好局面,着力为民营企业服务,专职抓好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系统合力显现。

研究赋予乡镇发展民营经济职能职责。县域和乡镇经济基本属于民营经济范畴,省委强调民营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是姊妹篇,为提升乡镇治理能力,促进县域和乡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我省结合全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优化乡镇职能配置,积极研究赋予调后的乡镇发展民营经济职能职责,根据乡镇发展水平和阶段,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思路,相应强化不同功能定位的乡镇发展产业经济、推动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职责,特别是要求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的要更加突出优化营商环境职责,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省委编办积极指导市、县机构编制部门按照相关规定,结合各地乡镇的发展定位和发展阶段,健全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和服务力度,并相应明确乡镇民营经济发展职能职责,不断调整优化,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化高效的机构编制保障和服务。并进一步激发乡镇合力,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推动建设加工水平高、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装备先进、要素高度集中的现代农业园区,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集聚,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有机衔接、上下游产业紧密联系的产业集群,搭建民营企业发展乡村产业平台,建成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园区200个,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培育省级星级农业园区60个。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加销、农文旅和生态循环发展,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乡村产业效益和乡村企业竞争力。大力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全省农产品初加工率达53%,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累计认定省级示范休闲农庄200个,省级农业主题公园10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达3.88亿人次,综合经营性收入达1605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就业增收。

健全服务民营经济效能评价体系。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中心工作,围绕落实民营经济20这条主线,出台《四川省企业和企业家权益保护条例》《关于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试行)》,印发《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环境行动计划(2019--2020)》,推动落实国务院《营商环境条例》,起草制定《四川省营商环境条例》,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依法妥善处理涉民企和企业家案件,完善涉民企司法保护机制,把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建立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优化全省及各市(州)营商环境指数编制,开展民营经济20落实效果第三方独立评估,并梳理出评估发现的突出问题形成42张清单发省直部门进行整改,每季汇报整改情况,半年通报整改进展;畅通民企评价政府工作渠道,每年按市(州)民营企业比例抽取6700多户民营企业开展对政府在审批等政务办事流程、效率、保障公平竞争、优惠政策落实、政策信息公开透明、减税降费、工作态度、水电气地及信贷等要素保障、民企权益保护、发展环境等10个方面的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政府目标绩效考核相结合,调动民营企业参与监督政风行风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了解民营企业的经营情况和意见诉求,推动相关部门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接受企业群众评价。强化市(州)和省直部门民营经济工作考核指标和分值的设定,民营经济工作纳入省管干部考评;将国家城市信用监测指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评审指标、城市营商环境等内容作为重要指标,依托省级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政务诚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对市(州)、县(市、区)政务信用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和预警,定期公布评价结果,推动建立政府承诺+社会监督+损失补偿机制。

四、关于强化开放合作,树立四川民营企业新形象的建议。

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归属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培育我省企业家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认真研究新冠疫情给我省民营企业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创新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积极营造民营企业家良好成长环境,加强对民营企业家成长的关心和管理,高度关注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誉激励的需求,支持将优秀民营企业家表彰按相关规定向中央进行项目申报,授予民营企业家荣誉。关心民营企业家的政治成长,重视发挥民营企业家在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的作用,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主动做好代表人士选拔和政治安排,按照三强一好标准,推荐、选拔和政治安排代表人士,让更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家进入到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队伍中,树立宣传民营企业家典型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增强其荣誉感和归属感。积极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家及其家属子女在我省落户、就业,201745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方案》,进一步明确全面放开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制定细化措施,吸引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工作生活地落户。督促成都市进一步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指标控制,实行居住证积分入户和条件准入双轨并行的落户政策,其他城镇均不得采取购买房屋、就业年限、投资纳税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完善企事业单位和市县人才交流中心等集体户管理制度,方便各类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落户、就业。进一步简化落户程序,缩短审批时限,畅通迁移通道,努力解决民营企业家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

提升民营企业家的对外形象和社会形象。我省始终认真抓好民营企业家的引导教育工作,持续做好代表人士的选拔工作,始终把政治表现放在首位,推动加大政治安排力度,进一步规范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在政治安排中的重要作用,使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有为有位;以一流的标准、作风和服务,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脱贫帮扶、疫情防控、公益事业建设等社会影响力大的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宣传典型,开展好各项评优、表彰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优秀企业家是最稀缺最宝贵社会资源的共识,努力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发挥好企业家作用。2013年、2016年省委省政府分别表彰了100户优秀民营企业,2018年授予10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和100户优秀民营企业荣誉称号,2005年、2010年、2018年开展了四川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先后有290名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荣获四川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发布改革开放40年四川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成功选举、推举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现有全国人大代表7名、全国政协委员6名,全国工商联常委3名、全国工商联执委13名,中国光彩会常务理事3名、理事7名,省人大代表56名,省政协委员101名、民营企业家占省本级政协34个界别总人数比例为14.9%,市级以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8656名。积极研究解决民营企业家及其家属子女在落户、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好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更好地促进我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提升四川民营企业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建设为引领,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管理服务,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按照商业原则和国际惯例开展境外投资,更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带动我省制造、技术、标准、服务、品牌走出去,促进省内产能优势、资金优势与国外要素条件、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按鼓励发展+负面清单模式引导和规范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方向,积极做好境外投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切实防范各类风险。加强对走出去民营企业的国际投资贸易法律、融资、税务政策的宣传和指导,增强企业走出去的风险防范意识。受新冠疫情影响,我省民营企业走出去步伐减缓,我们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营企业需求,向企业提供入境管理、风险预警等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在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政策的条件下,鼓励民营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建设,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将参展、推销、考察等传统方式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扩宣传、提影响、拓市场,抱团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与建行四川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5年建行将为川企川货走出去提供意向融资500亿元。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贸易新业态,推动泸州、德阳、绵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利用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有关政策,提升四川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影响力。

五、关于切实解决企业难题,树立发展和投资信心的建议。

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提升行政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行政审批改革,落实省政府《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做好政务服务利企便民工作的通知》,将最多跑一次改革清单中的事项纳入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窗口集中受理办理,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天府通办”APP积极探索政务服务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建设,积极推进一事一次办。切实改进政务窗口工作作风,持续开展服务大厅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对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的业务指导,不断改进窗口工作作风,增强窗口服务意识,强化窗口队伍建设,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持续优化完善实体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布局,全面推进一窗受理落实。出台《四川省政务服务一窗受理工作服务规范(试行)》,全力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政务服务模式,推动实现政务服务实体大厅一窗通办75.68%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力争年底实现80%。持续规范政务服务大厅管理,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开展政务服务质效提升专项行动,修订完善大厅责任追究制度、巡查制度、回访制度等工作规范,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双岗、去向留言、一次性告知等要求,出台《四川省2020年政务服务好差评考评细则》,完善省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全省32669个政府部门、50159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接受企业群众评价。指导各市级政务服务大厅在年底前设立惠企服务专窗,实现惠企统一发布、统一咨询、一窗申报、一窗兑现,及时开通快速通道,开展上门服务,对涉及企业的重点项目落实帮办、代办服务等,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最大限度让涉企审批事项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切实推动解决要素保障难题。坚持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切实降低用地成本,及时出台《关于强化用地保障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依法用地。在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前提下,支持制造业企业通过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调整用地结构增加服务型制造业务设施和经营场所,其建筑面积比例不超过原总建筑面积15%的,可继续按原用途使用土地。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工作的通知》,鼓励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积极为标准厂房、科技孵化器提供用地支持政策,落实企业用地降成本工作。探索新增产业用地出让条件和办法。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特别是增值税发票数据覆盖面广、及时性强的优势,联合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建立税电指数模型,实时监控分析全省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疫情期间,主动问需,牵线搭桥,筛选建立1142户重点企业需求清册”“供应清册,帮助876户企业匹配1321家供应商,促成项目548个,成交金额9.8亿元。着力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积极推进电力体制和电价改革,在上网、输配、销售各环节和市场化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减少企业和社会用电成本,出台《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四川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研究出台扩大创新电力市场化交易、实施分类支持性电价等系列政策措施,扩大参与电力市场化用户范围、完善丰水期富余电量和低谷时段弃水电量交易等,不断降低用户用电成本。2019年减轻全社会电费负担约216亿元,今年结合疫情防控出台了阶段性降低企业5%电费、支持两部制电价、免收高可靠性供电费等阶段性电价政策,并对疫情防控相关中小企业实施30%临时电费补贴,2-6月已减少相关企业电费支出17亿。着力降低企业用气成本,不断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大力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有效降低企业用气成本。目前,我省天然气门站基准价格已由2014年的每立方米2.33元,降低至1.53元,下降幅度超30%。在全国29个已通气省份中,处于第20位的较低水平。全省65%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天然气上游企业直供。今年结合疫情防控出台阶段性降低非居民用气价格政策、提前执行淡季价格,全省非居民用气价格平均降低0.32/立方米,预计减轻企业用气成本10亿元。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2019年以来,积极取消道路运输各类审批证明事项,实施货车年审、年检和尾气排放检验三检合一及异地检测,实施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出台《四川省开展公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专项清理行动实施方案》,对全省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进行了专项清理,共对772处合法不合规的限高设施进行了规范整改,50处不合法的限高设施予以拆除。

下大力解决企业融资需求。深化银税互动助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将受惠企业由纳税信用AB级拓展至ABM级,上半年,银税互动贷款余额和户数分别达169.1亿元、1.9万户,分别同比增长116%78%,为助力川内企业复工复产注入了新动能。加大信用融资支持,以信用+金融为抓手,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出轻资产、轻管理、轻网点、轻成本为核心的信易贷产品,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至6月底,信易贷发放7.52亿元、工程信用贷发放1.3亿元、复工贷发放56亿元。创新实施战疫贷”“甘露行动姊妹计划,协调资金500亿元面向全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专合作社开展战疫贷低息贷款,至6月末,向3.4万户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210.5亿元,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不超过4%。强化政税银对接,面向全省个体工商户实施甘露行动无抵押贷款,已推送首批个体工商户信息9288条,金融机构发放贷款432户、2.3亿元,其中首贷户406户,助力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疫情纾困解难、复工复产。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组织全省民营和小微企业服务零距离·融资大畅通金融服务专项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内控制度、加强融资培育、加大民营经济信贷支持,5月末,全省民营经济贷款余额1.8万亿元、同比增长8.3%,有贷款余额市场主体户数101.1万户、同比增长11%。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精准滴灌民营企业,6月末,全省再贷款余额596亿元、同比增长55.9%。推广天府信用通线上融资对接平台,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和互联网融资对接全流程功能,已上线1400多款信贷产品,共享信息超过10亿条,引导4万多户企业通过平台自主申请融资需求。开展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产业链金融发展,引导核心企业为上下游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确认增信,至6月末累计促成49条产业链加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帮助372家上下游企业累计实现融资登记2569笔、252.5亿元,为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持续加强政银企对接,用足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增信政策。促进政银企协同开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域全省融资对接活动5场,促成银企协议超过6000亿元,各市(州)现场对接企业近2万户次,发放民营小微企业贷款超过4 00亿元。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引领全省银行业机构坚定服务小微企业的信心和决心,至5月末,全省法人银行业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31亿元,同比增速14.93%,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3个百分点;贷款余额户数76.48万户,比去年同期多3.5万户;指导银行业机构研发适合小微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产品,至6月末,全省银行业机构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29万亿元,占全部小微企业贷款的71%。引导银行业机构提升信用贷款比重,鼓励银行机构通过积极探索应收账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模式,减少对抵质押物的过度依赖,提升小微企业贷款的可得性,至6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2885亿元,比年初增加306亿元。坚决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过桥环节,缩短企业融资链条,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至6月末,全省银行业机构小微企业续贷贷款余额802亿元,比年初增加7亿元。优化餐饮、交通等重点行业金融服务,先后引导工行、建行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开辟绿色通道,加快融资对接,对千余家餐饮企业授信超过10亿元,引导金融机构通过贷款展期、下调利率、延长付息周期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全省206家银行业机构已开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超35%机构通过绿色通道办理贷款的平均时间在24小时内,近70%机构办理贷款平均时间在48小时内。至6月末各银行机构通过新发放贷款、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本付息、减免利息等方式贷款4695亿元、支持38.4万户市场主体复工复产,151.7亿元获得下调利率、1.4亿元获得免除利息、295.58亿元获得续贷。引导融资担保公司、信用增进公司强化增信分险功能,为企业提供投资、增信、分险等多元服务,降低融资担保费率。

深入解决用工不足、人才难留难招问题。深入实施天府工匠培养工程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面向企业职工和重点就业群体等,有针对性地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和技能水平。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复产达产,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疫情防控初期,将招聘活动由线下全部转到线上开展,实现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全天候线上招聘服务。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设立服务专员,对疫情防控、群众生活必须等企业提供一对一用工保障服务,帮助769家企业解决用工33万人。同时积极收集省内外岗位信息,做实做细岗位需求”“岗位供给两张清单,通过四川公共招聘网”“四川e就业”“微信公众号”“送岗位信息下乡等线上线下平台广泛发布空岗信息。大力开展网上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线上线下招聘,组织7万余家企业开展各类招聘3千余场(次),发布岗位信息315万余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41万余人。7月份拟联合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共青团四川省委等有关部门,开展《2020年全省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着力解决民营企业用工不足问题。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陆续出台《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产业大军的意见》《天府工匠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创新技能人才激励政策,统筹推进人才培育工程,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统筹实施省千人计划天府万人计划,加强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分类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等人才支持计划,着眼构建多层次人才支撑体系。将优秀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同等纳入服务保障范围,集成提供政务、金融、科研、交通、参观等优待政策。加大吸引技能人才力度,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来川(留川)力度,指导市(州)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其中,成都市向技能人才全面放开落户政策、提供低价租赁住房、发放引进安家补贴等。支持民营企业人才培养,鼓励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对帮助小微企业开展职工培训的,优先纳入当地定点培训机构认定范围。支持民营企业全面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广泛动员民营企业职工根据个人意愿参与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提升培训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政策,推动提升民营企业职工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对企业职工参加新技师培训最高给予6000/人的补贴、参加新型学徒制培训给予每人每年不低于4000元的补贴。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举办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明确民办技工院校与公办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在师资力量培养、就业信息服务、政府购买成果等方面,依法享受与公办职业培训机构同等政策支持。支持民营企业和民办职业院校创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对每个新建的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分别给予500万元和300万元经费补助;对每个新建的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给予10万元和30万元经费补助。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建有民办技工院校28所,民办培训机构近1400个,年教育培训能力近百万人次;支持全省民营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3个和技能大师工作室44个,共给予5000余万元经费补助,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夯实技能人才培养基础。支持民营企业人才评选,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优秀技能人才参加省部级以上评选表彰,按规定落实相关支持奖励政策,其中,对获评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的高技能人才分别给予每人15万元、6万元的追加奖励,并优先支持领办技能大师工作室,再按规定给予经费补助。截至2019年底,共有160余名民营企业优秀技能人才获得省级以上评选表彰。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采取督查调研等形式,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政策落地落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断理顺民营经济管理服务体制,优化政务服务环境,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破解企业贷款难、贷款期限短、过桥资金难、抵押物评估值低、评估费用高、评估效率低等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加强民营企业家的培养,强化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探索设立四川民营企业家节日的可能性,弘扬企业家精神,精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升我省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推动更多川企走出四川、走出国门,弘扬川商文化,弘扬川商精神。

再次感谢您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821

(联系人:李高洪联系电话:86782580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文